语润心耕
研思同行
文昌市铺前中心小学
以语言为犁,深耕课堂沃土;以教学为桥,共探教学智慧。本次教研活动聚焦部编版二年级语文第11课《我是一只小虫子》,通过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观摩录像、集体评课四大环节,凝聚团队力量,打磨趣味课堂,开展了一场童心和语文碰撞的奇妙之旅。
集体备课
活动伊始,3月25日,中心校副教导李可胜、语文组长邓秋霞和二年级语文教师们集中在中心本部五楼同步课堂教室围坐一堂,利用智慧平台,围绕《我是一只小虫子》开展集体备课。《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以小虫子的视角描述生活中的点滴。老师们一致认为,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感受小虫子生活的有趣之处,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经过讨论,确定了本节课所教的内容和技能目标,本节课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课文难点在于体会伙伴们认为当小虫子不好的内心感受,老师们提出要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等方法,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突破教学难点。
精彩课堂展风采
林玉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大家呈现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我是一只小虫子》示范课,林玉老师通过出示图片让同学们猜昆虫名,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而然引出课题。在识字教学环节,林老师出示会认生字词语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从中体现出同学们课前预习情况很好。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林老师紧扣“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这一核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朗读,真切体会到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林老师还引导扮演小虫子的学生,用沮丧、害怕的语气去读,让其他同学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小虫子的艰难处境,将小虫子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课堂充满童趣。
观摩录像
在追求高效语文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道路上,教师的专业成长至关重要。4月1日,中心校组织语文老师们观看《我是一只小虫子》的课堂观摩录像,深入剖析教学过程,汲取经验,反思不足,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研讨交流促成长
观摩录像后,进入了热烈的研讨交流环节。首先,授课教师林玉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随后,其他老师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林玉老师的课堂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师们认为林玉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师基本功好,教学环节设计紧凑合理,课件制作优秀,板书设计巧妙、简洁美观,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接着由潘妹主任对此次活动的点评和指导精炼到位,她指出教师解读教材时要精准到位,才能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然后老师们提出了对本节课和以后的教学方面一些宝贵的建议:
李可胜副教导:二年级要重视句子的训练。
邓林勇老师:要让学生学好最基本的字、词、句,让学生大胆地按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说的过程比答案更重要,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语文组长邓秋霞老师:从低年级起多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朗读要多种方式去朗读,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张立云老师:阅读教学要多读,从中找出答案。
冯春薇老师: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评,起到了师生互动,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气氛。
最后,潘妹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每一课的教学任务都要按各单元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去备课和授课,强调了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一次教研,一次蜕变。在“语润心耕,研思同行”的旅程中,我们以《我是一只小虫子》为舟,划向童心深处,探寻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团队之力深耕课堂,让每一粒“语言的种子”在孩子的世界里生根发芽!教研之路,步履不停;教育之光,你我同行!
供稿:陈美珍
审核:潘妹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铺前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