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教材 衔接有策略——文昌市铺前中心小学三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
新闻来源:本站 时间:2025-10-14  打印本页 次浏览
聚焦新教材

衔接有策略

文昌市铺前中心小学

10月11日,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教研活动,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策略。活动围绕三年级教材衔接说明与新教材使用展开,内容充实且针对性强。

三年级数学教材衔接说明

2025学年度秋季第一学期,小学二、三年级同步启用新教材。由于三年级学生此前使用旧教材,部分内容在二年级已学过,另有部分内容需补充学习。需通过对比新旧教材目录,明确“已学内容”和“需补充内容”,确保教学连贯。

衔接内容具体分析

(一)需补充学习的内容(3部分)

1.“时间在哪里”(对应原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

形式:综合实践活动,包含“认识时间”“我与时间的故事”“我的时间小说”“小讲堂”4个板块。

核心内容:认识时间单位“秒”,理解时、分、秒的进率(1分=60秒),建立钟面刻度与时间单位的关联;

通过“找一找”“小调查”“估一估”等活动,具象化1分、1秒的时长(如1分钟脉搏跳动约88次),培养时间量感;

解决与经过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活动时长),融入“我的时间小说”创作,强化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2.“数量间的乘除关系”(对应原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

编排逻辑:与一年级下册“数量间的加减关系”呼应,整合倍数关系的相关内容。

核心内容:倍的概念建立:通过两个数量的比较(如鹅2只、鸡6只,鸡的只数是鹅的3倍),突出“标准量”(1份)与“几份”的关系,关联乘法意义;

三类倍数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均通过画图(线段图、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拓展内容: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结合乘除与加减关系)、根据条件提问题或补条件(渗透综合法与分析法)。

3.“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整合原“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调整变化:删去万以内口算内容(仅保留百以内口算),新增“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核心内容:笔算加法:一次进位、连续进位(强调“满10进1”,结合验算);

笔算减法:一次退位、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有0的隔位退位(突破“十位为0时的退位”难点);

加减法关系:总结“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及逆关系(如“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用于验算;

估算应用:解决“够不够”的实际问题(如判断500元是否够买商品),体会估算的合理性。

已学内容(无需重复教学,需注意新教材调整点)

1.观察物体:原二年级上册内容,新教材新增“长方体纸盒展开与折叠”活动,需引导学生体验立体与平面的转换,培养空间观念。

2.混合运算:原二年级下册内容,新教材中与“数量间的乘除关系”衔接,教学时需结合“提问题/补条件”内容,渗透综合法与分析法。

3.曹冲称象的故事:原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已学,新教材中需重点学习“吨的认识”及“等量的等量相等”“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的思想,开展“称重大挑战”实践活动。

4.线和角:原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已学,新教材中角的概念由“射线”引入,需结合线的认识(线段、射线、直线)强化关联。

熊华老师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视频资源,对三年级数学衔接内容进行了说明。通过视频展示与讲解,教师们进一步明确了低年级与中年级数学知识的过渡要点,为后续教学中帮助学生平稳衔接打下基础。

数学新教材研讨
教学资源支持

1.教师教学用书:附录中新增补充内容的教学指导(含内容分析、教学设计、评价建议等)。

2.数字资源:人教网及教师培训服务平台设“衔接资源专区”,提供补充内容的微课、课件、教学设计、练习等(分网页版和手机版,支持下载)。

3.培训保障:通过全国线下及网络培训,专项指导衔接教学,确保教师全员掌握衔接要点。

针对三年级数学新教材,全体教师展开深入研讨。大家围绕教材结构调整、教学目标变化及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交流经验,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新教材的特点与使用建议,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

供稿:徐丽娜

审核:叶世辉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0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创技术 琼ICP备19003989号-1 文昌市铺前中心小学